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

高中歷史課綱人生

  喧囂一時的補教人生已經落幕(?),但高中課綱人生還在持續上演之中,課綱人生的前因後果就不詳談,今天要討論的是9/16所看見的這篇新聞,個人認為有很趣,也很令人發人省思。
  為何我們一定要讀這麼多的中國史?如此鉅細靡遺?難道周邊國家都不值得我們討論?日本史、韓國史、菲律賓、越南、馬來西亞、印尼、泰國等等,難道就不該知道?其實,撇開這種說法,報導中提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,現今臺灣的新生兒中,新臺灣之子即占四分之一(印象派,有錯指正),我們的孩子是否要繼續接受所謂傳統的漢人史觀,或者是中國中新史觀?何以我們不接受更多元的史觀呢?意識形態作祟?政治力拉扯?國族主義與愛國主義?

  這齣「拖棚」兩年的戲碼,我們繼續看下去~~~




高中歷史課綱 盼增東南亞史
2010/09/16 13:19:53小型字 中型字 大型字
(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16日電)高中歷史課綱草案日前公布,今天舉行第1場公聽會,多名教師與學者認為,歷史課綱文化史部分重疊多,建議將重複部分取消,以東南亞史等議題取代。

教育部在台北市中山女高舉行「普通高級中學歷史課程綱要 (草案)北區公聽會」,上百人出席,還有民眾在場外拉起「大陸台灣人民血脈淵源」的布條陳情。

教育部歷史課綱修訂專案小組召集人、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所長黃克武表示,課綱研擬並沒有政治干預,研擬的新課綱要沿用10年,會傾聽各界意見;至於外界關注台灣史上溯三國的爭議,他則回應,有爭議所以希望大家討論。

延平高中歷史老師陳淑媛表示,課綱上寫「簡述」,但在教學上無法簡略,有就是要教,因為考試無法簡略。

陳淑媛並表示,高三選修歷史部分,與高一、高二課程重疊,到底應放在哪裡,希望能弄清楚;世界史選修中談到東亞文化,但中國文化史太重,「東南亞史不見了,台灣文化史又在哪裡?」

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薛化元也說,高三選修歷史部分,有很多與高一、高二課程重疊,例如高一下中國史課程要求教師簡述「百家爭鳴」歷史背景及重要學派,如儒、道、墨、法、陰陽、名家等思想;高三選修內容,又要老師敘述道、墨、法、名、陰陽家等思想內涵。

薛化元建議,課綱應該避免重複,由於東南亞地區貿易與台灣非常密切,可以加入課綱。

他還舉例,中國史課綱列出介紹傳說與考古及人類學的相互對應之處,但二里頭文化遺址的專家都不敢說是夏朝遺址,課綱卻說是夏朝遺址,令人不解,而西周井田制證據也不夠充分,卻列在課綱中;課綱「不應該教我當學生時代的東西」,這樣才會進步。

全國家長團體聯盟代表李正三說,歷史是人類活動的真實記錄,絕不是卡通「哆啦A夢」,沒有事實證明的東西不能放入課程當中。990916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