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埔十八庄是早期稱呼伸港地區的一個代稱,有沒有明顯的位置,還待資料的出現(?),引日本臨時土地調查局到台灣後所做的調查報告《臺灣土地慣查一斑》:
新埔之始,號名曰德頤新埔。至乾隆三年,生民漸眾,於是分居,別立庄號,此新埔十八庄之開基也。因福馬圳築一汴門,汴頭建立一庄,故曰汴頭庄。以下築一埤仔,埤墘建立一庄,故曰埤仔墘庄。其東有竹圍,故曰東竹圍庄。其田之湖內建立一庄,故曰湖子內庄。其有三個厝處,建立一庄,故曰三塊厝仔庄。大肚溪暫移暫北,舊處建立一庄,故曰溪底庄。其西有草埔,建立一庄,故曰草埔仔庄。因田有十八張犁份,建立一庄,故曰十八張犁庄。有七個大租戶居住,建立一庄,故曰七頭家庄。地有崙仔,建立一庄,故曰崙仔頂庄。其後有一湖田,建立一庄,故曰後湖庄。因福馬圳之水尾建立一庄,故曰水尾庄。其地有六個草寮,建立一庄,故曰六塊寮庄。其田有一湖,建立一庄,故曰草湖庄。以海之尾建立一庄,故曰海尾庄。以周一姓在泉州府移居,建立一庄,故曰泉州厝庄。因大肚溪溪口建立一庄,故曰溪口厝庄。福安街新開其港,故曰新港庄。此十八庄俱以新埔為總號。
比較有趣的是當時還沒有蚵寮及定興(頂溪埔),而有和美的湖仔內、東竹圍。這是因為當時蚵寮跟頂溪埔還在海底沒有人住,但是到了日本時代就逐漸有人居住了。
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
Youki's 實察生活:新埔十八庄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